WFU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Risk taker 挑戰者

作者: 蔡昇達

女兒在美國讀的學校,每週老師會挑一位同學,給他/她戴上皇冠,IB King or IB Queen,意思是符合 IB 教育的精神,如幫助同學、照顧小動物、勇於提問……等。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譯為國際文憑,重視批判性、思考表達、國際與在地連結的教育模式(摘自換日線,李易庭 Joyce 2022/10/03 文章),目前就讀的學校,即是一間以 IB 方式教學,並通過認證的私立學校,包含了幼稚園、小學、到中學,家長有八成左右都是妙佑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員工。


老師挑選她的理由是: Katie was chosen IB Queen for being a risk taker by jumping right in to our class at a new school far away from home. 中譯: 勇於承擔風險,離家超過一萬公里(Google Map: 11508 公里),來到全新的學校學習。


短短的一段話,讓我滿震撼的,人生中第一次看到「Risk taker」(接受風險者)有如此正面的意義,還受到表揚。我想是一種文化的衝擊,華人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認真念書、找穩定的工作,最被鼓勵的是鐵飯碗公務人員,但這邊的教育不是這樣,鼓勵接受挑戰、勇於冒險,在圖書館童書區最常看到的是之前大航海時代的故事、繪本等,工作的同事有幾位也是離鄉背景、放下原本的光環,甚至花光積蓄,來這個全美第一的醫學中心拚一個機會。醫病溝通上也是如此,台灣的家屬常說「哇!風險這麼高,還是不要做了吧!」在這邊,我常聽到的反而是,「I know this procedure is risky, but let's do it!」假日和同事打排球,努力救球卻失敗,隊友會說「Good try」,體會到這邊從小即有深刻的教育,Risk taker 深植入心,相當值得我們學習。


"Katie was chosen as the IB Queen for being a risk taker by jumping right into our class at a new school far from home," her teacher wrote this week at Rochester Arts and Sciences Academy. I was surprised by this comment.


In my culture, "risk taker" is rarely seen as a compliment. In Chinese culture, we are taught not to challenge established rules; instead, we are encouraged to pursue stable jobs with minimal uncertainty, such as government positions. However, this isn’t the case here. In the U.S., taking risks is highly valued. At the public library, I found countless books celebrating bold adventures, including cruise explorations from recent centuries. Some of my colleagues are also risk takers—they’ve left their homes, work without pay, and push themselves daily at Mayo Clinic, hoping for future opportunities.


In the hospital, I often hear people say, "I know this procedure is risky, but let's do it!" rather than, "It’s too dangerous; I’d rather avoid it." Even while playing volleyball with my colleagues, after a missed shot, I always hear, “Good try!” rather than criticism. Through these experiences, I’m coming to understand the deeply ingrained concept of the "risk taker" here—a quality worth learning.



照片一、輪胎打氣,自己也是個 Risk taker,來到美國進修,學習異地生活大小事。I am also a risk taker, learning new techniques here, like inflating my own tires.



照片二、 看到美麗的極光,承擔風險,才能得到收穫。As a risk taker, I had the chance to see the beautiful northern lights here—it was truly amazing.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愛之深責之切 (True Help Comes with Strict Guidance)


作者: 蔡昇達  (authored by Sheng-Ta Tsai)

在全美排名第一的梅約醫學中心學習,是相當難得的機會,感謝中醫大給我這個機會出國進修。

(It's a fantastic opportunity to be a research fellow at Mayo Clinic, the top-ranked hospital in the U.S. I am grateful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in Taiwan for giving me this chance.)




晨跑時在河邊拍的梅約醫學中心 (Mayo Clinic in the early morning)


既然做了選擇,出來學習,很希望能夠把頂尖的技術帶回台灣。這幾天加緊趕實驗進度,但卻出乎意料的不順利。

(While learning abroad, I aim to learn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bring them back to Taiwan. I've been working extra hours recently, but I haven't obtained the necessary data.)


週四做了整天的實驗,但到晚上十點半,卻沒有看到應該要出現的訊號,充滿沮喪的請教韓國來的同事,同事很仔細的為我分析問題、並數數提醒我「做實驗的目的為何?」很理性、深入的分析,但我聽起來卻覺得嚴厲,因為指出的是我的問題、弱點,踩著我愛執的痛腳。分析完畢後他很鄭重的跟我說:「你未來回到台灣,遇到問題時我不會在旁邊、歐教授、沈教授也不會在你旁邊,你必須要自己解決,所以我跟你講這些,希望你真的能夠學到、把能力帶走。」

(On Thursday, I conducted experiments all day but didn’t get the proper results until 10:30 PM. Feeling frustrated, I consulted with a Korean engineer colleague. He analyzed my situation in detail and gave me strict guidance. He said, "Peter, I really want to help you establish a lab in Taiwan. But I probably won't be there, nor will Dr. Oh or Shin. You need to troubleshoot on your own. For this experiment, what is your goal?") The conversation was difficult because it highlighted my weaknesses, and I realized I didn't fully understand what I was doing. 


聽完讓我相當感動,原來嚴厲的背後是真的希望我能夠進步!

(However, I felt deeply moved afterward. I could sense that he was genuinely trying his best to help me.)



深夜指導我如何製作電極的 Youngjong Kwak (My dear Korean colleague, Youngjong Kwak, taught me microelectrode fabrication)


回到實驗室,照著他的提醒一步一步試著找問題,在晚上 11 點時終於發現癥結: 有一個機器我忘了按「開始」,所以才沒有看到任何訊號!

(After the conversation, I went back to the experiment room and followed his instructions step by step. Finally, at 11:00 PM, I realized I had forgotten to press the start button on the syringe pump. That's why my experiment failed.)



沒有按到最右下角的開始,所以沒有訊號 (I didn't press the start button on the right lower corner)


透過這次的實驗失敗,讓我生起病想,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邊,也對做實驗有更清晰的方向,相當感謝同事 Youngjong Kwak 的指導。

(This failure helped me recognize my weakness, and I put in a lot of effort to clarify the goal of my experiment. I’m grateful to my colleague, Youngjong Kwak.)


晚上十一點半離開醫院,看著寬敞的大廳,雖然相當疲累,但心裡很踏實,這就是我該克服的困難、學習曲線必經的過程,像是幾年前剛讀博士班,拿起 Pipette 一樣。全美第一醫學中心,份外美麗!

(I finally left the hospital at 11:30 PM. The lobby was empty but beautiful. I was physically exhausted, but my heart felt full of faith. It's my responsibility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this is just part of the normal learning curve. I remembered my early days in the Ph.D. program a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It was challenging to sit down, hold a pipette, and perform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Tonight, the top-ranked medical center in the U.S. was 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



門診大樓大廳的鋼琴,白天時這裡的人很多 (the lobby of the Gonda building at Mayo Clinic)


Thanks to Youngjong's inspiration on the night of August 15, I was able to understand my shortcomings. You helped me clarify my goal for the individual experiment, which really helped me break through the obstacles."


註: 我們常覺得歐美人工作時間很短,但其實在梅約醫學中心,做實驗到零晨兩三點並不少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每天睡眠平均也僅五小時,我晚上下班時也會碰到來接班的大夜護理人員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美國租車還是買車

作者: 蔡昇達

美國國土廣闊,光北美的陸地就跨越了四個時區,來到美國很不習慣的一點是「地圖的比例尺」,Google map 上看起來很近的兩個地方,想說用走的就到了,常常一走就是 30 分鐘以上,而且距離單位不是公里,是英哩(mile),一英哩= 1.61 公里。


剛來美國時,會聽朋友說,「沒有車像是沒有腳一樣」,過了一段時間的體會,真的是如此。


我先到東岸的 Rockville, Maryland,離華府約一個小時車程,每天可以搭公車、地鐵到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上班,走路也可以到超市或是餐廳,但若假日要找朋友打球、爬山、外出聚餐等,沒有車即很不方便,因假日公車會減班,且許多地方公車到不了,每次都拜託別人載也不好意思。


起初我主要以搭公車為主,假日要去較遠的地方才租車,美國的汽車文化深入骨髓,租車產業也相當發達,主要機場皆有百輛以上的車可以租,如下圖是明尼亞波利斯(MSP)機場的租車大樓,三個手扶梯分別到不同的租車集團,每個集團皆有一整層樓的車可以挑。



租車車價一般不高,淡季(如冬季)時一般轎車約在 40 美元/天,旺季時約 80 美元/天 (2024 年),比台灣便宜許多,不過複雜的在保險費,旅遊網站如 Priceline 可以買到一天 13 美元的碰撞險(Collision),但責任險(Liability)仍需向租車公司買,租車公司賣的保險一天約在 25-60 美元,保險費常常很接近車價。中高階的信用卡(如 Chase Sapphire Preferred, CSP)有的會提供租車保險,但如果是剛來美國,應該還無法辦到「提供租車保險」的卡片。



CSP 信用卡的租車條款,我等了五個月,銀行信用分數足夠時才辦到它


整體而言租車的費用會比自己買車低,但需付出較多的「時間」成本,一個是搭車到租車公司的時間,如下圖的 Jeep,很好開、很新,但我單程搭了兩個小時的地鐵到 IAD 機場取車,第二個是在租車櫃台取車的時間,除了排隊之外,還要注意跟櫃台確認「保險」的內容,我有次大意,明明已經先買好 Priceline 的保險,但不小心被 Hertz 櫃台小哥推銷了「Basic」的保險,該次租了七天車,總共多花了 368 美元,很可怕。後來我租了幾次,較熟悉之後,傾向選擇「直接上租車公司官網」訂車,雖然保險費會較高,但取車速度快、不會再被推銷保險、真的臨時有狀況要更改或是取消也容易。



Jeep,為了租這台,搭地鐵兩個小時到 IAD 機場


DCA 機場的雪芙蘭,左側為排除取車的人們


後來因搬到較鄉下的城市,且太太、小孩將要過來,接送小孩上下學要開車,故買了一台二手車,2021 年的 Honda HR-V (主要考量:引擎、四輪傳動、較小台較省油),總車價約 21000 美元,比台灣便宜(車價由供需決定,我今年買車時已過新冠肺炎期間,產能恢復,故二手車價格有下降),而選擇大品牌的車商買車,主要是品質有保障,舉例而言,我很擔心冬季時的低溫、下雪,擔心雪地開車會打滑,當地車商有預先將四個輪胎皆換新,等級皆為 Traction A, Temperature A (A 優於 B 優於 C),讓我放心很多。車子的保險費半年 913.16 美元(算貴,主要是我剛到美國不久,持有美國駕照時間短),不過這也包含租車的碰撞險及責任險,即表示我到其他城市旅遊時若租車,可以不必再買租車公司的保險。



到當地車商看車,遇到誠懇的墨西哥裔業務員,很愉快的買了車。他還先幫我把車子洗乾淨、加滿油,很棒



洗得很乾淨的白車


其實還有一種長租車的選項,如這個網站: https://www.swapalease.com/.
舉 2021 Honda HR-V 為例,一個月需付 352 美元,租期是 72 個月(六年),若租兩年,為 352 x 24= 8448,之後再轉租。我買的二手 HR-V,兩年後賣出約估 12500 美元(以最近學長賣車的金額來估計),21000-12500= 8500,兩者價格差距不大,故我後來沒有選擇用長租的方式。下圖下方也有台新的 2024 Honda HR-V,一個月 389 美元,租兩年為 9336 美元。



Swapalease 網站上的兩台 Honda


我不是車子的行家,但因不了解美國文化、法規,付了許多學費,把經驗記錄下來,供自己及有需要的朋友們參考。也有人買高檔車,開完後運回台灣,也划算,但這部份我沒有研究,無法分享。


總結而言我覺得:
1. 若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紐約、費城、華府…)工作,不需買車,可於假日有需要時再租車
2. 若在大城市之外工作、或是有同行家人,建議買車,要遠遊時再租車
3. 預算充足,買車省時間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Synchronization 同步入水

作者: 蔡昇達

今年有幸參加歷史悠久的華府龍舟賽,是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S.)及大華府台美文化協會(Taiwan-US Cultural Association, TUSCA)主辦,從 2002 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了 23 年。



我們的隊名叫 Scientific Paddlers (科技舵手),期許除了龍舟賽外,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掌舵者,多數的隊員是由 NIH/FDA 的科學家、研究者所組成,照片中的人之平均 h index 估計為 15,文章被引用總數應該大於 2000。淺綠色的隊服,是由專業的設計師 Jason 所設計。


為了五月中的比賽,我們三月三日開始第一次陸地上練習,教練團(Emily, Adam, Elina)講解龍舟前進的物理原理,並強調「Synchronization (全船同步)」為最最重要的一件事,主要是槳放到水裡時其實會阻擋水流,產生阻力,如果不同步入水/出水,會讓阻力大增、船速變慢。我是個龍舟新手,聽了之後並沒有很深刻的理解。



2024 年 3 月 3 日,第一次陸上練習,Cabin John Regional Park,公園中的一處涼亭


每週固定的陸上練習,教練團為我們修划船動作、練習抓節奏、練習核心肌群 (感謝體能教練志俠)……,隊長夫妻也舉辦聚餐、烤肉等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很照顧大家的隊長夫妻,藝瀚及韻姿



練習後的聚餐,台式餐館桂馥 (Flo’s Taiwan Cuisine)


比賽的日子很快到來,前一天晚上即開始下雨,當天早上七點左右雨勢頗大,隊員們抵達後,拿出平時露營的本領,搭起了幾個帳篷防雨,大家不畏風雨、通力合作,很感人。



第一場比賽前的著裝


當天我們共有四場出賽,200 公尺計時賽、200 公尺決賽、500 公尺計時賽、500 公尺決賽,大家在比賽中進步、調整,200 公尺決賽奪得分組金牌、500 公尺決賽奪得分組銀牌。



鼓手 Amy (左一)為大家打氣


比賽過程中,我體會到 Synchronization (同步)的感覺,整船的移動速度相當快、沒有什麼阻力的感覺,原來這就是教練團自始至終一直提醒我們的重要概念!想想臨床照顧病人也是如此,從急診、加護病房、病房、到門診,皆需要各團隊的合作,才能達到最好的結果,醫學研究也是這樣。



在 200 公尺決賽,影片 39 秒,我們 (Scientific Paddlers, Lane 4)和其他三隊拉開差距後,主播說「科學似乎對他們很有用 (Science seems to be work for them)」。錄影者為高榮急診科林博翔醫師



「次依善巧舵手怙,兩百決賽破記錄」。除了我們平日練習的 Synchronization 外,比賽時的舵手 (Steerer,最右邊站著的那位,穿淺藍色外套者)也很重要,她為我們喊口令,和前方的鼓手配合,激起全船的士氣,幫助我們突破自己的記錄,200 公尺划出 52.574 秒佳績。



Final result,Scientific Paddlers 00:52.574,Gold



水門廣場前的合照,I love Taiwan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忠貞愛國的情操。藉由划龍舟的活動,也向西方世界分享中華文化。除了許多的華人隊伍外,還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參加比賽或是在河岸觀賽,每年都會有盲人的隊伍帶著導盲犬來參加,今年此隊出場時,掌聲特別持久,很讓人敬佩!另外還有聾人的隊伍 (Deaf Dragon)及乳癌存活者 (Breast Cancer Survivors)的隊伍,皆很讓人敬佩!




Taiwan-US Cultural Association,金牌及銀牌


龍舟賽也讓我看到政府單位的努力,駐美代表處許多處室皆到場設有攤位,科技組、文化組、行政組……,聊天過程中聽到他們數年來在地耕耘所做的努力,默默幫助台灣在險峻的國際情勢中堅定前行,這是以前身在台灣未曾注意過的。



代表處的長官、祕書等,中央穿黑色外套者為我國駐美國代表俞大㵢大使夫婦、左一為本隊之體能教練志俠



比賽隔天的慶功宴,隊長夫妻為每個人設計了獎項,一一頒獎,很溫馨


很感恩有這個機會參加國際級的華府龍舟賽,認識了許多好朋友,跳出舒適圈來美發展並不容易,感謝朋友們分享他們在美的奮鬥經驗,也幫助我打開眼界。


華府龍舟賽官網如下,明年 (2025) 比賽日期暫訂為 05 月 17 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把時間留空下來。 http://dcdragonboatfestival.com/


推荐影片:
1. 比賽前一天早上的當地新聞台報導: Good Morning America

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失智症可以預防?

 
作者: 蔡昇達


今年 5 月 11 日,感謝華府台灣咖啡館佑晨、宜軒的邀請,講了一場失智的預防及治療。




整場收穫最多的,應該是我,在準備演講的過程,讀了很多的文獻,為自己腦中的知識做了更新。演講後的問答時間,更讓我驚訝:前輩們不斷提出問題,有的實在、有的犀利,總共超過十個問題,除了讓我發現這個主題的重要性、也體會到美國自由多元的文化、和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的保險、退休制度。


演講中最重要的,是「12 項可調整之危險因子」,占了所有危險因子的 40%,意思是透過努力,40% 的失智是可以預防的,如下圖:



Reference: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Livingston, Gill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396, Issue 10248, 413 - 446


這張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 (The Lancet)>> 中的圖相當經典,分成早年、中年、老年,各自有不同的危險因子,圈圈中的百分比是每個因子影響的程度,一一列出如下:


1. 「早年時缺乏教育」(7%),主要是說 20 歲以前的腦部可塑性強,教育帶來的改變較 20 歲之後明顯
2. 「聽力下降」(8%),聽不清楚很自然會影響認知功能
3. 「頭部外傷」(3%)
4. 「高血壓」(2%),長期高血壓會造成腦部血管及白質的病變
5. 「大量飲酒」(1%)
6. 「肥胖」(1%)
7. 「抽煙」(5%)
8. 「憂鬱」(4%)
9. 「社會隔離」(4%),可以想成關在家中不出門
10. 「無身體活動」(2%),文獻建議中年人應有中等至強度的運動,老年人可依身體狀況進行少量的運動
11. 「空氣汙染」(2%)
12. 「糖尿病」(1%)


那控制以上的因子真的就可以減少失智的發生嗎?在文章的第 415 頁即指出,在某些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同年齡層的失智發生率在下降 (age-specific incidence rates are lower),但在其他已開發國家如日本、南韓、香港、台灣、及一些開發中的國家,失智發生率仍然在上升。文中指出,廣泛的失智相關的教育可能造成了這樣的差別。


在美國的這幾個月,的確碰到很多健康知識很豐富的老年人,可能是超商的店員、或是公司的職員等,或許是主要的醫療語言是英語的關係,他們較容易吸收到正確的醫學知識。


以上內容亦可參考台灣失智症協會的網站:


該網站有一個很棒的中文口訣,預防失智:
活到老 學到老 老友老伴不可少 
多動腦 控體重 天天運動不會老 
深海魚 橄欖油 蔬果豆穀來顧腦 
保護頭 顧聽力 血壓血糖控制好 
不抽煙 不鬱卒 年老失智不來找 


祝福彼此及家人皆能預防失智,有好的生活品質!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華府櫻花


作者: 蔡昇達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 (District of Columbia),是美國的首都,又稱華府,春天的櫻花相當美麗,吸引全美的觀光客前來。


 

潮汐湖(Tidal Basin)畔的櫻花,和對面的華盛頓紀念碑 (Washington Monument)





 

白宮北面照


白宮南面照 (正面)


國會大廈


樹下賞櫻的人們


馬丁路德紀念公園,高中必背的英文課文,"I have a dream"


湯瑪斯傑弗遜紀念館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華盛頓聯合車站 (Union Station)


National Harbor 的摩天輪


首都空中巡邏的直昇機


植物園的櫻花


闔家賞櫻花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的第一棟建築物 (Building 1)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喪屍毒品 Xylazine

作者: 蔡昇達

看完費城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幾位朋友提到費城的治安問題。費城是著名的高犯罪率城市,若沒有熟人帶路我也覺得怕怕的,故做了許多功課,整理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平安的領略費城之美。



圖一: 費城在美國東北部的賓夕法尼亞州,紅色的那塊 (圖片由 MapChart 製作)


在這邊工作數年的同學表示,費城的治安與區域有關,賓州大學周邊、著名的觀光景點等警力充足,治安佳,愈遠離蛋黃區,治安愈差,如下方之地圖:



圖二: 費城之蛋黃區,紅線內為治安較佳之區域,對觀光客一般而言是安全的 (Google Map)


那為何治安會差呢?有其複雜的歷史、人文、社會等因素,其中有一個因素是毒品的使用,最被廣為報導的,是費城東北區的 Kensington (肯辛頓),這是美國東北最大的戶外毒品市場,又被稱為僵屍之城 (the city of zombies)。



圖三: 費城東北的肯辛頓區,畫紅線的地方 (Google Map),離市中心不遠



圖四: 該地區地上滿布的針頭,摘自紐約時報


使用毒品影響人的意識、行為,看起來像是僵屍一樣,近年又增加了一種新興鎮定劑 xylazine,更被稱為「喪屍毒品」(zombie drug),因為除了影響意識外,這個藥物還會造成注射處皮膚壞死、組織潰爛,像是僵屍的手腳一般。依據發表在分析毒理學雜誌上的文章(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Volume 46, Issue 8, October 2022, Pages 911–917),2019 年左右從賓州、紐約、紐澤西、佛羅里達……等州開始,此新興毒品漸在美國泛濫,到 2021 年幾乎各大州皆淪陷。



圖五: 右前臂注射毒品處組織壞死,摘自紐約時報


圖六: 血液中 Xylazine 陽性者之地理分布圖,黑色區域,左上圖為 2019 年,賓州為最早開始的八個州之一 (IL, PA, NJ, FL, IN, NY, SC and TN)


Xylazine 本是用於「動物」的鎮定劑 (sedative agent),獸醫用於牛、羊、馬等大型動物的麻醉,後被有心人士作為毒品使用,藥理機轉為  α-2 adrenergic agonists,在人身上同類的藥物為 Precedex (Dexmedetomidine),為加護病房常使用的鎮定劑,治療譫妄的病人,是很安全的藥物,Precedex 並不會造成組織壞死。且 Xylazine 較 Precedex 較快起效且藥效短,故施打者較快得到欣快感、易成癮。(參考文獻: Small Ruminant Research, Volume 218, 2023, 106863)


圖七: Xylazine (XYL) 作用較 Dexmetetomidine (DEX) 為快且短 (縱軸為藥物濃度、橫軸為時間)


肯辛頓區(Kensington)因太危險,連當地人都不太敢去,倒是有許多 Youtuber 拍了當地的影片:


圖八: Youtube 搜尋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