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佛陀舍利


作者: 蔡昇達


釋迦牟尼佛,又稱覺者,覺悟了生、老、病、死的道理,引領眾生走向通往快樂的道路,佛陀的舍利,保存於印度的國家博物館。



圖一、佛陀舍利


1898 年,英國人 Peppe 在印度北方邦考古時,挖出了兩個小石罐,由其上的印度銘文,確認為佛陀的舍利。



圖二、佛陀舍利及最早裝著舍利的兩個石罐


整個展區相當的寧靜,望著佛陀的舍利,不禁佇足許久,想像 2500 多年前佛在世時的場景。也碰到來自斯里蘭卡的朝聖者,他們的虔誠亦感動了我。



圖三、佛陀舍利塔近照


「釋尊大法,策源月邦,派分三幹,化各一方,錫蘭支那,爰及西藏。……」
旁邊的展區,畫出了佛法的三大分支傳播的路線:上座部(Theravada)、大乘(Mahayana)和金剛乘(Vajrayana)。其中最有名的,是綠色線的大乘佛教,唐朝時玄奘大師突破各種困難,經由西域到印度取經,再帶回到長安城,後將大量經典翻譯為漢文,如<<大般若經>>、<<成唯識論>>……等。 




圖四、佛法三大分支傳播圖



圖五、玄奘法師取經的路線圖,摘自 台灣學佛網


也看到了十二因緣流轉圖的唐卡,Wheel of Existence,於印度西部的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中被發現,再次提醒了我們思考生、老、死。



圖六、12 因緣流轉圖


走出國家博物館,附近即是著名的景點,印度門,在這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著快速進步的現代科技文明,數千年來,也長養並傳播了佛陀的教法。



圖七、印度門

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作者: 蔡昇達


65 歲阿姨,平時僅有高血壓,去年冬天先發生短暫的右腳無力,先至地區醫院做過腦部斷層,未見問題,之後腦中風惡化,右手右腳皆無力、且講話少,僅能說出先生名字,帶到我東區分院的門診,當天即轉急診住院,後腦部斷層及核磁共振見左側前大腦動脈區域梗塞,有一血栓在 A2 位置,診斷為來源不明之栓塞性中風(ESUS)。



圖一、腦部核磁共振見左側前大腦動脈供應區域梗塞性中風



圖二、腦血管見左側前大腦動脈訊號於黃色箭頭處消失,為一血栓阻塞了血流


於本院住院 15 天之後下轉至復健醫院,肌力由起初之右手右腳 0 分(完全不能動)漸進步至 4 分,一開始講話幾乎講不出來,也漸恢復,回診時送上親手寫的卡片,此時語言表達仍有些困難。



圖三、用較無力的右手一筆一筆寫下的卡片,重生真好!


今天是中風後八個多月的回診,右手右腳肌力持續進步,已可自己上下樓梯,平時收縮壓約 110 mmHg,確認完腦血管危險因子後,女兒提到:「媽媽中風後變得比較聰明,以前會生氣的東西現在不會了,會用理性的方法思考並解決,而且較不會和先生吵架」,阿姨自己也是這麼覺得。家人亦分享,阿姨中風期間總是在微笑且特別的樂觀,所以全家人都相信她會復原的很好!


聽完覺得很神奇,查了些文獻看看為什麼?中風是因血管阻塞或是破裂造成神經的損傷,常見的是神經連結被破壞致認知功能下降,阿姨或許是「負面思考」、「生氣」的連結在此次中風中被破壞了,所以較不會生氣、反而變得聰明了。


阿姨和先生皆是很資深的師兄姊,讓我想到「重罪輕報」的概念:「如經說云:『受持正法,雖其所有順定受惡,亦當變為於現法受。』」(《菩提道次第廣論》第 147 頁第 3 行)


《易經》也教我們「吉凶悔吝」,「悔」是在遭遇困頓時做調整,將開始趨向於「吉」。


阿姨回診時也送了我一個裝經典的書袋,提醒我要依佛陀的教誨而行!



圖四、恭敬經典的書袋


腦中風是重大疾病,常常會改變人的一生,我想阿姨的人生也因此而改變,我自己也是,生命因爺爺的大中風而改變了~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天使的祝福

 
作者: 蔡昇達


正式的期刊論文或是學位論文,常在「致謝」(Acknowledgement)見到感人的內容,獻給自己的家人、恩師、或是已故的老友。


2023 年 04 月 06 日,中醫大身心介面團隊的文章發表:



圖一、 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摘自安南醫院醫療新聞


「致謝」欄中沒有寫的,是這篇研究的點子來源,始於十幾年前的一位老友,Rita,大學時期會跟男友一同前來成功大學參加社團活動,總是開朗樂觀、帶給大家許多的歡樂。


成大畢業後,我回到台中的中國附醫擔任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聽聞妳得了難纏的腫瘤,討論過幾次治療方向,經過辛苦的抗癌治療,妳終究還是離開了我們,記得是一個週一的午後,H 棟病房傳來了妳心跳停止的消息,護理師完成遺體護理後,送妳到往生室,家人和我開始助念,當時楊家純醫師(我的太太)也立即完成手邊工作前來助念,之後朋友們陸續抵達,很多人一同助念送行,猶記得當時許多朋友立即從台南、高雄趕來台中。


幾個月之後,Rita 的家人生活趨於平靜,但朋友們的思念從未停止,Rita 的 FB 訊息沒有停過。三年之後,我升上主治醫師,有天 Rita 的姊姊及媽媽來到我的門診,原來是身體有些疼痛困擾生活,百感交集之虞,也想辦法盡力幫忙,包括藥物及非藥物的方式。


有次回診,姊姊很認真的跟我分享:她花了一整年認真的吃維他命 D,把 25-OH Vitamin D 從 25.9 ng/mL 補到了 56.3 ng/mL,身體的一些疼痛及奇怪症狀也好了許多!



圖二、 連續四年的血液中維他命 D (骨化二醇)濃度


看了抽血數據,我相當驚訝,原來可以這樣認真的執行營養治療!那天開始,心中就有個念頭,想要做營養治療改善慢性疼痛的研究!


2022 年中,某天和太太楊醫師聊天時,討論到可以來做慢性疼痛的統合分析,當時突然想起了這段多年前的往事,即開始進行,閱讀了一千多篇文章後,做了整理,最後選入八篇文章做統合分析,再經由蘇教授所領導,身心介面研究團隊之數次討論及修改,僅經一次 Major Revision 即獲高分期刊刊登,我想除了蘇教授團隊的高品質指導、楊醫師日以繼夜的努力外,裡面一定也有 Rita 祝福的力量!


謹以這篇文章獻給 Rita 及其家人,感謝妳們給了我們這個點子,並依此能幫助到更多受疼痛所苦的病人!也祝福妳在下一期的生命過得更好、依妳的心願幫忙到更多的人!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誰在手術室外等你?


作者: 蔡昇達

今年清明時節,大中風患者很多,每天血管攝影室皆燈火通明,每次取栓前後,跟家屬解釋時皆有不一樣的故事。


一位中年的先生,突然右手右腳無力,十個多小時後,病人送至本院急診室,腦部見左側椎動脈由粗突然變細,應為椎動脈剝離,可能是長期抽煙且三高未控制的關係,術前向二十幾歲的女兒解釋手術過程、可能用到的自費止血器(取栓器械健保多有給付,僅止血器材需自費,約一萬多元),女兒說:「我又沒看過他幾次,憑什麼要負擔這個費用?!」




圖一、左側椎動脈剝離、及左小腦的小中風


術後病人中風的範圍不大,有復健的潛力,但一旁照顧的太太說:「我們也知道復健、送專門的照顧機構對他比較好,但我們沒有這個經濟能力。」


另一位八十幾歲的先生,兩週前才發生無法講話的現象,固定於外院追蹤,服用抗癲癇藥物。今天早上買完東西回來,準備要開始拜拜,又發生突然無法講話,但此次多了右手右腳無力,太太覺得很不對勁,故送至本院急診,腦部影像見大範圍左腦中風,但完全壞死的腦組織尚不多,團隊很快的啟動取栓手術,術前與太太說明,太太很了解病史並迅速完成同意書簽署。



圖二、左腦梗塞性中風,完全壞死的腦組織(紅色)尚不多,有機會搶救



圖三、緊急取栓術見左側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及中大腦動脈多處阻塞,一段一段用導管吸出血栓



圖四、血栓長度約三公分,血管順利打通、中風範圍中等


取栓團隊順利於 35 分鐘後取完血栓並打通血管,到門外解釋時,其他家屬也陸續抵達,和多數的家屬們一樣,表達感謝並希望醫療團隊盡全力幫助病人復原。


門外家屬的期待和祝福,多少影響著門內接受手術患者的命運,但常常也不能盡如人意……16 年前的清明節,我的爺爺也是發生如此嚴重的中風,從市場買完粽子回到家裡,從廁所出來後即倒地,左側視丘中風,之後即無法講話、右手右腳也無法動彈,我們在手術室外殷殷等著,仍然沒有盼到好消息。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預防勝於治療

作者: 蔡昇達

2023 年第一天,放上病友送上的油畫,黎明時分!



七十幾歲的伯伯,三年前因頭痛第一次來門診就診,左側太陽穴附近,多發生於晚上或是比較累時,有時坐飛機在高空會覺得頭痛,做了相關的檢查,診斷為緊縮性頭痛,但幾次門診回診,發現家中血壓均較高,收縮壓超過 140 mmHg,討論後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物,做初級預防,避免發生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


伯伯平時不煙不酒,為高中主任退休,清楚了解服用血壓藥的目的,依醫囑隔天(QOD)服用一顆 Amlodipine (脈優),後漸調整為每天晚上固定服用一顆,收縮壓降至 120 mmHg 左右,也未再聽他提到頭痛,生活一切如常。


某次回診時伯伯分享他最近在忙的事情: 喜歡的油畫要展覽、出書,變得比之前工作還忙,我覺得很厲害,七十幾歲的人還有這種活力,於是順手寫在病歷之中。


九個月之後的回診,伯伯送了我一本畫冊,是他出的油畫集,他說前幾個月因喉嚨不適到耳鼻喉科看診,主任問他油畫展覽的事,讓他很驚訝,才知道原來是主任有仔細看之前神經內科的病歷,所以出書之後伯伯特地準備了兩本畫冊,一本給耳鼻喉科醫師、一本給我。


拿到畫冊很感動,也啟發了我的思考:原來最好的治療還是在預防。舉腦中風為例,中風後的病人常常在門診問了很多問題,想要解決困擾許久的中風後遺症,如麻刺痛、無力等,常常拿聽到、查到的資訊跑來,問各種的營養品,但一旦腦部已經受損,很難有效果卓越的療法。但若像伯伯一樣,僅是高血壓,並未產生腦血管、心血管、腎臟的併發症,治療是很容易的,一顆藥就可以讓收縮壓降至目標範圍內,看診也愉快很多,可以聽他分享退休後的精彩生活,下圖即是伯伯在溪頭所畫的風景,他每週都會和太太到溪頭走走,讓大自然淨化身心。





高齡化的社會,期許人們能更了解預防疾病的重要,過上高品質的人生!